【喜迎全省两会 共话美好安徽】蚌埠翻亿万先生开绿色转型新篇章
亿万先生官方网站安青网讯8项绿色发展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淮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立,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改革全面推进……近年来,蚌埠绿色发展实现了重大进步,“颜值”成为了蚌埠市民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之一。
1月20日,记者来到千里淮河中游的蚌埠闸枢纽工程。站在“淮望角”,呼吸一口清新空气,观看蚌埠闸全景,一睹淮河秀丽风貌。“远处那一片原来是淮北大地河滩地,经过近十年的规划建设和复土栽绿,如今变成了蚌埠闸黑牛嘴水生态园,园区水系贯通、树木苍郁,是市民们休闲观光、放松心情的好去处。”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办公室宫平说。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蚌埠闸枢纽工程横跨蚌埠市禹会、淮上两区,是淮河上历史最为悠久、流量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目前由28孔节制闸、12孔节制闸、双线公里堤防组成。近年来,蚌埠闸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以蚌埠闸水利枢纽工程为依托,融“功能闸”和“观光闸”于一体,继2004年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后,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绿化模范单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蚌埠市统筹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城乡综合治理等多项民生工程,2020年蚌埠市PM2.5平均浓度4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1.4%,天更蓝、水更清,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走进厂区,听不到嘈杂的机器轰鸣声,闻不到刺鼻的异味,只看见处理后的水缓缓流出,流水经过之处长满了青苔……若不是厂区大门写着醒目的单位名称,很难让人把这一切和污水处理联系起来。
记者了解到,该厂坐落在城市西部席家沟,是蚌埠市第一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占地171.3亩,总投资2.47亿元,日处理污水20万吨,主要处理蚌埠市西片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其中,一期于1998年7月开工建设,2002年12月投入运行;二期于2005年3月开工建设,2006年2月投入运行亿万先生。
“目前,处理厂收水面积在35.5平方公里,服务周边约30万余人,出水指标达到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该厂厂长胡江波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粗、细格栅+沉砂池)、A2/O氧化沟二级生化、二沉池、混合及反硝化深床滤池、紫外线消毒处理等,污水从进入泵房到达标排放亿万先生,基本在2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据悉,自2002年建成以来,该厂已经处理污水12.6亿吨,消减COD24万吨、氨氮2万吨左右。其中,2020年累计处理污水量越6916万吨,削减COD近1.86万吨、氨氮近1867吨,出水达标率为100%,为蚌埠市环保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玉米塑料”指的究竟是什么?一颗米粒大小的聚乳酸颗粒能发挥出怎样能量?1月22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了位于固镇县的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走进该公司产品展厅,从环保纸杯、吸管等一次性用品,到环保奶瓶、汤勺等婴儿用品,再到环保丝线、衣物等生活用品……由聚乳酸制成的产品琳琅满目。“这些产品的原料都是玉米、红薯、秸秆等可再生植物资源,将其含有的淀粉、纤维素等经过糖化、发酵、聚合等过程,生产出聚乳酸。”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松说,“聚乳酸制成的产品有一定的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线性,具有环保、无毒、可降解等特点,工业堆肥半年后可以完全降解,其应用领域极为广泛。”
据悉,该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以玉米等粮食作物或者秸秆纤维素为原料生产聚乳酸切片及聚乳酸下游纤维制品和聚酯产品的全产业链企业,主要发展生物化工、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三大产业,现已开发出行业领先的菌种技术亿万先生、发酵技术、分离提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聚乳酸材料的成本和性能问题。
“目前用于生产聚乳酸主要原材料为玉米,约2.2吨玉米可以生产1吨聚乳酸,玉米每吨的售价在3000元以内,聚乳酸每吨的售价在3万元左右,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附加值。”付松介绍,公司计划在2025年后使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材料,既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确保了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环境也是幸福。近年来,蚌埠市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朝着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