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先生“限塑令”10年外卖垃圾成法外之地?
亿万先生官方网站数据显示,目前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家平台日接单量达2000万份。按照每单消耗3个塑料餐盒估算,外卖平台日消耗塑料制品超过6000万个
8月30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一栋写字楼下,外卖小哥的摩托车后备箱塞满了午餐,他忙着通知楼上订餐的人。“一份外卖里大概有米饭餐盒、主菜餐盒、汤盒三个餐盒和一个塑料袋”,外卖小哥对记者说。陆陆续续,从写字楼出来的白领们三三两两来拿外卖。随着互联网第三方外卖平台的急剧发展,如今“叫外卖”成了越来越多市民新的生活方式。骑着电摩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也成了都市一道特殊的风景。每天成千上万份由塑料餐盒和塑料袋包装的外卖送入千家万户,进而“贡献”了垃圾箱中满是油污的塑料垃圾的很大比例。
据美团外卖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团外卖日接单量达1200万份。有媒体统计,按照每份订单消耗1个塑料袋和1个餐盒,每日约有2400万个塑料制品被消耗。
自2007年12月31日以来,“限塑令”实施已近10年。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迅猛发展,为大众诟病良久的“限塑令”面临新挑战,白色垃圾污染隐患再度抬头。这既与新的经济形态有关,也与消费习惯紧密联系,同时还涉及塑料技术、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限塑令”从2007年12月31日颁布到2008年6月1日正式执行,明确规定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记者发现,在“限塑令”实施多年后,在大部分大型超市和商场,“限塑令”依然作用明显,商家都是有偿提供塑料袋或用纸袋替代,但在一些小型零售场所形同虚设。在一次午间就餐中,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一处集贸市场附近的超市亿万先生、奶茶店、水果摊和小餐馆均有消费,以上商家都是在记者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主动赠予购物袋。“我们会问顾客现在就喝还是外带,如果外带,我们就会套个袋子”,奶茶店员工对记者说,这是他们服务周到的表现,会给顾客留下好印象。
由于实施于10年前,“限塑令”对一些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鞭长莫及。据悉,根据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外卖平台数据显示,三家平台日订单量2000万左右,根据一家公益环保组织的采集100个订单样本测算,平均每单要消耗3.27个塑料餐盒或杯子。按照上述数据估算,外卖平台一天消耗的塑料制品要超过6000万个。
除了外卖行业,快递行业也是塑料制品消耗的大户。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现状及趋势报告》, 2016年中国快递业完成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0%以上,包装垃圾高达400万吨,这些垃圾大多不可溶解。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城市中心区快递包装垃圾的增量在清运生活垃圾增量中占比超过九成。
据《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1~5月我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3047万吨,累计增长3.8%。
针对现状,对塑料制品最好的处理方式,一是加强回收,二是推广可降解材料或塑料袋替代品。上述方式在推行过程中均有不小难度。
目前塑料制品的回收状况并不理想。在接受采访时,部分废品回收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塑料的回收价格下降严重,“一斤塑料餐盒和饮料瓶,也不过几毛钱”,并且塑料餐盒由于污垢较多,增加了回收难度。
实际上,塑料制品的回收是一个世界难题亿万先生,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加上处理中的损耗,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塑料制品分为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两种,其中不可降解材料主要以PP、PS为主要原料,可降解材料主要混合了生物成分。不过,可降解塑料的价格要比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价格高出许多。记者在购物批发网站上随机检索发现,容量同样为850ml,一家店铺中一箱一次性纸浆餐盒的售价为700元,每箱500个,平均每个1.4元;另一家店铺中的pp材质餐盒,一箱售价为132元,每箱150个,平均每个0.88元。可降解塑料的售价往往要高出不可降解塑料1~2倍,而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称,外卖包装的成本约占整个成本的2%左右。
除了回收和成本因素,消费者的不良消费行为也是重要原因。记者走访一些大型超市发现,由于收款台的塑料袋需要收费,部分顾客不选择购买,但他们却找到了“省钱”的窍门,将超市内生鲜区的免费撕裂带放到购物车中,结账后也能将东西拎回家。与此同时,挂在收款台前的布袋售价往往要高于10元,几乎没有顾客问津。
针对“限塑令”推行多年后遇到的难题,部分地区开始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开展了与白色垃圾的持续较量。
2015年1月1日起,吉林省正式实施“禁塑令”,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是“限塑令”实施6年后,首个全面实施“禁塑令”的省份。2015年5月,《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明确,条例实施一年后起,餐饮经营者应提供可循环使用筷子和可降解塑料餐具;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无偿或者变相无偿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
据悉,吉林省在施行“禁塑令”后,各地区大型商业连锁企业都对主要塑料产品都进行了替换,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连锁商超产品替换率达到85%。相比于两三角钱的普通塑料袋,环保塑料袋价格“昂贵”,在0.6元~0.8元左右。据当地媒体报道,“禁塑令”实施后,消费者从最初的不适应开始逐渐接受亿万先生,不再购买塑料袋,而是自带布袋。
有评论指出,目前市场和消费者已经渐渐对“限塑令”的调节杠杆产生麻木心理,商家愿意付出餐盒的微薄代价,消费者也愿意为两三角钱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买单,“限塑令”沦为“卖塑令”。如果国家转变思路,对环保塑料袋生产企业给予补贴,同时全面取缔不可降解塑料袋,那么“禁塑令”或可顺利推广。(中工网记者 杨学义)